10月20日早上8:02,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晓晖,正在病房参加科室的早交班,手机突然响了
一接起来,一连串儿的催促就在听筒炸响:“快来!快来!!快来!!”打电话的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(picu)的程东良医生,他急得几乎叫了出来!
一定是有特别紧急的病人!王晓晖连电梯都不敢等,顺着步梯,一口气跑到PICU门口。
重症病房里,急等救命的孩子名叫小鱼,是个刚满13岁的小姑娘。
两天前,小鱼感觉腹部时有隐痛,但忙于功课,她并没有在意,一天后,疼痛就剧烈到令她难以坚持。
到医院检查发现:左肾上方有占位病变且有出血可能,当地医院见情况严峻,连夜将小鱼转运到河南省人民医院
此时,小鱼躺在病床上,腹部膨隆,皮肤张力极高,面色苍白,脉搏微不可及。
虽然大量补液,血压还是维持不住,一路下跌,血氧饱和度仅有70%,意识模糊,处于休克边缘。
与正常人的手相比,患儿的手惨白
王晓晖立刻对孩子进行腹腔穿刺,这是一种紧急诊断的手段
随着穿刺针出来的是鲜红、未凝固的血液,这意味着,小鱼体内,此刻还在大量出血!
情况危急!如不立刻手术,孩子必会失血而死,可能连30分钟都挺不过去。
监护室外,接到“病危通知书”的奶奶,扑通一声跪了下来,哭着哀求:“救救她,她才13岁”
救!有一丝希望也得救!从决定手术开始,医院各相关科室,立刻行动起来。
这边王晓晖、程东良与麻醉师张琳、护士胡亚利无缝对接、左右护航,推着小鱼往手术室一路飞奔。
那边小儿外科主任张书峰和王霖、贾梦楠等手术医生也从病房快速向手术室汇合,刷手更衣、准备上台。
抵达手术室后,手术室尹红梅、刘宁两位护士长,带领护士快速建立静脉通路,摆好手术体位,上午8:50,手术正式开始。
尽管多位专家同时坐阵,但手术的凶险程度,让所有人感到震惊。
打开腹腔后,只见鲜血立刻涌出,除了腹腔大量陈旧性积血及凝血块,依然存在活动性出血,手术视野一片模糊,根本无法准确判断出血点。
为了止血,王晓晖医生只能用手大致压迫出血方向,直到手都压麻,也不敢松开。
患儿术中血压长时间无法维持
因病情危急,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张加强上阵指导麻醉,密切关注术中生命体征
术中,小鱼的血红蛋白一度掉到2g/dl,血压只有40/35mmHg
为了止血,填塞血垫用掉了71块!累计出血达12000ml!
而一个13岁的孩子,总血量也就是3500—4000ml,凶险可想而知!
台上的医护人员急出了一身汗,急得浑身冒汗的还有输血科的工作人员,为了维持生命体征,医生要持续为小鱼补液、抗休克、输血、升血压。
为了保障术中用血,输血科、麻醉科一直在多方协调,电话就没有停过。
患儿出血装满了4个容积为2000毫升的容器
术后统计,小鱼术中累计补血补液达13000ml,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4遍!
随着术野的清晰,医生也找到了准确的出血位置,那是位于腹腔深处、腹膜后部肾门处的一根血管。
术中探查还发现,小鱼左肾已被肿瘤占满,并侵犯脾脏、胰腺。
此次惊心动魄的大出血,就是肿瘤破裂导致的。
术中,医生精心缝合了破裂血管,多学科密切配合,将病灶彻底切除。
下午3:00,手术圆满结束,整整7个小时。
多学科联动,医护团队争分夺秒,精准诊疗,生死竞速,终于将少女小鱼从“鬼门关”抢了回来。
在场医护人员都像打了胜仗一样,倍感振奋!
目前小鱼已经顺利苏醒脱离了生命危险。
10月22日上午,病床上的小鱼向医务人员要了纸和笔,写下了“今天我还要考试”。
(来源:河南省人民医院)